IPO“文藝復興”?火熱程度僅次于互聯網泡沫時期
2020-10-09 16:05:07 來源: 第一財經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眾多美國企業均陷入掙扎,數百萬美國人失業,美國經濟前景依然成謎。然而,實體經濟的萎靡卻絲毫不影響美國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迎來多年未遇的盛況。在此背景下,企業為了上市也開始創新IPO方式,“借殼上市”和“直接上市”成為企業上市新玩法。
Dealogic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23日,今年在美國IPO的企業已籌集了近950億美元,這一融資規模為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以來第二高,僅次于2014年的960億美元。鑒于2020年還有三個月,不少市場人士均預計今年的IPO融資規模有望超過2014年,創下歷史之最。從數量上看,今年已有235多家企業在美國IPO,也為史上第二多,僅次于2000年的439家。
火熱程度僅次于互聯網泡沫時期
在如此“盛宴”中,連著名的價值投資者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參與“打新”,其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此前購買了大約7.35億美元的硅谷云計算服務巨頭Snowflake公開發行的股票,而巴菲特在去年5月接受采訪時曾透露,“伯克希爾過去54年來從未參與過新股發售”。
除了融資額和數量驚人外,今年的美股新股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回報。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IPO的股票截至9月23日比其發行價上漲了約24%。以Snowflake為例,9月16日首日開盤價格即翻番,報245美元,后以253.93美元收盤,漲逾111%,市值高達704億美元。巴菲特僅在其上市首日即獲利8億美元。
此外,今年美股IPO還有一個特點,即募集的資金中80%可歸入三類:醫藥保健、科技以及新近流行的為方便上市購買的空殼公司。這使得今年成為自2007年以來美國IPO市場募資最為集中的時期。
此前十多年來,由于類似軟銀等風險資本的存在,比起上市,不少企業更愿意選擇在私募市場籌集巨額資金,因為這樣可以使初創企業避免監管披露的麻煩以及回應公眾和股東。2016年,企業通過在美股發行新股籌集的資金不足250億美元。
而如今,在看到去年uber(優步)和Lyft Inc.等明星企業IPO后的掙扎,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擔心保持私有化時間過長的負面影響。同時,與過去數年不同,如今高成長期的公司通過上市可以從投資者處獲得更高的估值。這些因素,促使企業在剛剛度過初創期而增長軌跡又還未放緩前就選擇上市。
IPO“文藝復興”
在IPO如火如荼之際,為了上市,企業也開始對上市方式做出些許轉變,而此前,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上市方式幾乎一成不變。“過去,上市就是關于上市路徑的公式化討論。”摩根士丹利全球另類資本解決方案負責人沙赫特(Bennett Schachter)稱,“上市過程往往就是一輪輪的融資,可能是對預選投資者的私下配售,即所謂的交叉融資回合。而今年,IPO方式出現了更廣泛的替代方案。”
其中一項替代方案即為今年爆炸式增長的借殼上市,即通過與特殊目的的收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SPAC)合并而實現上市。
SPAC又稱空白支票公司,通常由共同基金、對沖基金等募集資金而上市,只處理現金業務,沒有任何其他業務。發起人將在納斯達克或紐交所上市,以投資單元形式發行普通股與認股期權組合給市場投資者,從而募集資金,一個投資單元通常包含1股普通股與1~2股認股期權。上市后的主要任務就是尋找一家有著高成長發展前景的非上市公司與其合并,使新的組合獲得融資并上市。若24個月內沒有完成并購,那么這家SPAC就將面臨清盤,將所有托管賬戶內的資金附帶利息100%歸還給投資者。
根據Dealogic的數據,今年至今,通過借殼上市籌集的資金占據所有IPO籌資的40%以上,而過去10年的平均比例僅為9%。
電動卡車制造商Nikola Corp.和在線體育博彩平臺Draft-Kings Inc.等明星初創公司今年均通過SPAC并購交易成功上市。Airbnb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Brian Chesky今年7月時也表示,Airbnb已就通過與一家SPAC合并上市進行接洽。
Eventbrite Inc.的共同創始人哈茲(Kevin Hartz)是Airbnb、Uber和Pinterest Inc的早期投資者。今年,他也決定成立一家SPAC。
“SPAC可能成為未來(企業IPO)的主導方式。”他表示,對于創始人而言,SPAC的最大好處之一在于,通過反向合并,初創公司可以向其股東展現未來的收益和增長預測,而在傳統的IPO方式中,這是不被允許的。
另一項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探索的IPO新玩法是通過直接上市來公開上市。
直接上市允許企業員工、內部人士和投資者直接在交易所交易他們私人持有的股份,沒有內部人士出售股份的限制。這種方式繞過了IPO所需的承銷商,令公開募資的企業得以免于支付巨額承銷費用。同時,直接上市也不存在發行新股稀釋股權的問題,機構和個人投資者也可以平等購買股票。但直接上市的風險在于,不能發股募集新的資金,也沒有鎖定期和機構投資者維持股價穩定,可能會出現股價動蕩。
最新的案例為9月30日在紐交所直接上市的硅谷大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和企業管理軟件公司Asana。
Palantir上市首日開盤報10.37美元,此前給出的直接上市參考價為每股7.25美元。其盤中漲幅一度達到57%,最終收漲31.03%,報9.50美元,市值209億美元。
Asana上市首日開盤報10.00美元,較此前紐交所公布參考價7.25美元高近38%,盤中一度漲破11.40美元,漲幅達57.5%,最終收漲31%。
事實上,在此之前,僅有兩家知名企業采取過直接上市這一方式,分別是音樂流媒體Spotify和即時通訊軟件Slack。在2018年上市后,Spotify在隨后的兩年中大部分時間內的股價均低于其首日收盤價,不過,今年春季以來其股價開始一路飆升。Slack于2019年上市后,至今股價仍低于其首日收盤價。
為抑制疫情而推行的社交隔離措施也顛覆了傳統的IPO過程。以往,典型的IPO路演通常歷時8至10天,在這期間,尋求上市的企業的高管們周游全球并在會議室向潛在投資者兜售其企業。而疫情后,IPO路演通常耗時更短且完全是虛擬的,這就使得更多的投資者能夠參與其中。
以在線保險經紀公司SelectQuote Inc.為例,其在今年5月尋求在紐交所上市,僅花了四天時間進行虛擬路演。該公司首席執行官丹克爾(Tim Danker)笑稱:“誰會想到自己可以在舒適的家中穿著睡衣就籌集到3.5億美元呢?”
紐約證券交易所總裁坎寧安(Stacey Cunningham)稱:“過去兩年(在IPO方式上)的創新比過去二十年都多,IPO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文藝復興’。”
相關閱讀
- 經典“我是 PC”營銷風格再現:蘋果M1比英特爾更快 為什么要做這些進步?
- 新能源汽車板塊退潮信號顯現?豪森股份跌15.3%
- 安踏體育“出圈”帶來價值重估 邏輯能否延續
- 小米長江基金突擊入股踩雷 解密創鑫激光IPO注冊環節緣何鎩羽
- 什么產品復蘇最強勁,茅臺酒當仁不讓
- 4400億"游戲界茅臺 上周以來二度閃崩
- 榮耀被業界看做“燙手的金子” 誰會來接?
- 理財子公司權益類產品剖析 規模已達7907億元
- 輝山乳業資產重整的最后一搏,驟然變得“撲朔迷離”
- 斗魚等網課平臺被約談整改 共同為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 威海銀行上市首日的股價表現平平 港股銀行股仍大面積破凈
- 科創板對硬科技企業的吸引力持續提升 在A股占比超五成
精彩推薦